的职责高度契合。
    徐馥在这场行动中,或负责筹备粮草——当时司马冏屯兵阳翟,每日需消耗万斛军粮;或承担文书往来,协调河间王司马颙、成都王司马颖的三路合兵。
    其工作虽不如前线将领瞩目,却为讨逆军提供了关键的后勤保障。
    这场历时六十余日的军事行动充满戏剧性。
    司马伦麾下孙秀虽设"
    犬营"
    侦缉情报,却因人心离散难以抵挡联军攻势。
    徐馥所在的后勤系统曾在汴水遭遇司马伦军突袭,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其亲自督率民夫转移粮草,以火船阻断追兵,保障了主力部队的战略补给。
    最终在三月,司马伦兵败金墉城,饮金屑酒自尽,这场闹剧般的篡位仅维持了83天。
    然而,讨逆成功并未带来预期的稳定。
    徐馥因功获赏的记录虽未见于史册,但从同时期司徒府属官升迁规律推测,其极有可能升任司徒左长史或州治中从事。
    可惜,八王之乱的潘多拉魔盒已然打开。
    司马冏自恃功高,"
    沉湎酒色,不入朝见"
    ,引发新的权力争夺。
    在随后的长沙王司马乂、河间王司马颙混战中,徐馥或因卷入政治倾轧,或因目睹生灵涂炭而选择隐退。
    永嘉之乱爆发前的洛阳城,已难觅这位曾参与匡复社稷官员的踪迹。
    徐馥的命运轨迹,恰似西晋士族官僚的缩影。
    他们既受制于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枷锁,又试图在权力旋涡中维系王朝正统;既渴望建立不世功勋,又在无休止的内战中消耗殆尽。
    从司徒府案牍劳形的属官,到讨逆行动中的幕后功臣,再到乱世中的隐没者,徐馥的人生轨迹清晰勾勒出西晋官僚集团在制度崩塌、信仰失序时代的无奈与挣扎。
    他的故事,成为解读西晋由盛转衰的重要注脚。
    喜欢徐氏略记()徐氏略记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~_~~_~ ~